文字綻放花葉之上——插花週記

【2017第一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首獎】

作者/陳潔盈、黃姿婷

從白桔梗到「插花週記」

  陽光隨著窗沿細灑而落,替窗邊的白桔梗鍍上淡淡的、燦金的外框。純白淡雅,嬌而不豔的白桔梗,是插花週記最初的模樣。「插花週記」是中文系畢業的曼郁自己所經營的粉絲專頁,以每週一花的概念命名,透過美麗的插花與深刻的文案帶領大家進入不一樣的花藝世界。那年,江曼郁給自己買了一束白桔梗放在房裡,那一瞬,她感受到了屬於美與芬芳的悸動,自那天起,曼郁每周都會在房內擺上一束自己挑選的花,讓自己沐浴在美好的環境中。

每週一花——花藝師的一天

  清晨,在陽光還未探出頭時,曼郁早在黑幕中悄悄地發動車子,驅車北上,尋找屬於「週花」所需的花材。「週花」就是每週一花,指的是曼郁每週會固定寄出的花束,以月為單位進行的活動。每個月,曼郁會整理出該月份訂購「週花」的人,這些「訪客」會在訂購月份的每周,收到一束由曼郁自己設計、綁製的花束。

  兩個小時的車程,當她來到內湖花市,正趕上了溫暖的日光與爭艷的花朵。「去內湖花市不能很晚去喔!很晚去漂亮的花都被買走了。」曼郁向我們分享經驗談。內湖花市比起臺中的花市有著更特別、更罕見的花種,這也是為什麼曼郁時常不辭辛勞都要跑一趟臺北「尋芳」。剛到花市,曼郁會先在裡頭繞個一兩圈,看看今天的花材有哪些,一邊在腦海中構思週花的雛形。在結束初步的「鑑定」後,曼郁開始挑選花材,將它們「扛」回臺中。回到臺中的曼郁,此時此刻才正要大顯身手。理花是花藝師在不管插花、製作花圈或是綁花前,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動作。理花的動作包含把花的莖葉與花刺都去除乾淨並分支,莖葉會使花的水質敗壞,間接影響花的壽命故要去除,分支則是為了比較方便進行綁花。

  理花完畢後,曼郁便會用靈巧的雙手將在腦海內構思的週花化為實體,並拍照留念準備向愛花的朋友們分享。這些週花將與曼郁自己親手準備的,保水用的水包,經過細心的包裝放入摺好的紙箱再塞入緩衝紙,透過宅配一同寄往花客手中。結束完上述的工作後,金烏早已緩緩西下,但曼郁卻還在馬不停蹄地進行後續作業,此時的曼郁早已起床整整十四小時。打開電腦,整理今日週花的照片,附上靈動婉約的文案,曼郁專注的經營著粉絲專頁,與那群聞香而來的「訪客」分享今日的作品與發想。

花葉與文字的火花

  中文系出身的曼郁,字裡行間透著一種天生的靈性、溫婉與清麗,就如同她喜歡的花類一般,細膩柔軟。閱讀她的文字會發現,曼郁與花、書籍之間的羈絆非常強。無論是用契訶夫、吳爾芙或是布朗肖的文字風格或是作品,在花束上聯想或是形容,都顯得特別流暢且貼合意境。當被問及最常使用的花材時,曼郁笑著說出「桔梗」,不過卻不是因第一束擺在房內的花是桔梗,而是因為桔梗的花形明顯,且綻放於一年四季,在作品中透著「穩定」。談起自己偏好的花類,曼郁的眼眸不禁亮了起來。「白頭翁、陸蓮、罌粟。我喜歡它們看起來特別纖細,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特質,就是花瓣非常地薄,纖細與薄拼湊給我一種感覺,像是少女般的姿態。我喜歡這樣纖細的花,有點像很脆弱的玻璃。」她說。

  在眷村度過童年的曼郁有個最好的朋友喚作「書」,在幼稚園大班之前,與祖父母同住的她,最喜歡聽著錄音帶閱讀,一邊認字一邊感受文字的溫度。有時,母親牽著她走回家,一路上母女倆的話題除了今日的瑣事,還有關於讀了什麼書,有什麼心得。「媽媽會問我說;『今天看了史記啊?那竇太后是誰啊?』我就會邊走邊想,回答她:『是漢景帝的媽媽。』我們就會這樣邊聊邊走回家。」書籍文字給了曼郁的童年一定的薰陶,同時也為她潑上了七彩的色澤。曼郁在閱讀小說上偏好日、俄的作家,喜歡的日本作家是芥川龍之介與安部公房,她在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中找到了衝突感,強烈的碰撞與內心的情感,每個角色都十分鮮明立體,令她心迷神醉;而安部公房那強烈的自我特色使她難忘,即便閱讀了無數的日本文學,她心中仍為安部公房留下一席之地。畫面鮮明,悲劇中蘊含戲劇化,有些抽離現實的作品是曼郁最喜歡的風格。就像是舒茲的《鱷魚街》,文字描寫之妙使你從文中窺見色彩斑斕的風景,這也是曼郁能將文學與花藝相互結合的作品,在氣質上,從文學延伸花藝,兩者的呼應。或許這樣的喜好融合了心性與美感的敏銳度,使初見曼郁的作品便可輕易地發現該作的主角是哪種花材,然而配角的花材選用和配色上卻又不使之失色,不給人喧賓奪主的感受卻有保有自己的優雅,在繁複的排列下有一定的秩序存在,因而產生的協調的美感。作品透著典雅別緻,大器中帶有細膩,十分耐看,令人有舒適之感。

心靈的悸動——訪客的故事

  每到年底的結婚潮,曼郁的委託中多了許多結婚捧花,或是求婚用的花束。現在的男孩給女友選購花束時,已經漸漸跳脫出那種粉嫩花朵的風格,反而會跟曼郁分享自己女友喜好的顏色與性格,客訂花束彷彿多了一種故事的意涵。

  每一束花、每一個花圈都是曼郁的最愛,在委託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有一個媽媽跟我分享,她一直以來都很努力想懷孕,可是一直都沒有成功,最後好像是靠著試管或是其他方法,終於成功了!剛好又到了三個月這樣的穩定期,她想答謝一直以來陪在她身邊支持她的人,她想跟他們分享這份喜悅。」曼郁在懷念中探詢著心中的感動。

  「在接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立刻決定好以藍色為主,不那麼跳躍張揚像太過幸福而小心珍惜的喜悅,也像星星的顏色一樣來表達願望實現。很幸運的在這週有寶藍色的飛燕,花們一串連著枝的樣子,是想像裡童話故事排隊送出小孩的鶴。最後在訂單外,自己想送給她的一束週花包裝上別著『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江曼郁,Weekly Florist插花週記,2017.7.24

  「我有寫這個花其實長的有點像鳥,它是有點尖尖的就像鶴嘴,又有點像送子鳥嘴巴開開的,彷彿終於有一群小鳥把寶寶帶來給她。」形容著主題花材,曼郁輕柔婉潤的嗓音就像劃開雲霧的暖陽,將故事中的送子鳥帶到我們身邊。

當文學遇上花藝

  曼郁的作品總是會有一個別出心裁的文案,有時是從文學到花藝;有時是從記憶到花藝;有時則是花藝到文學。也因為這份特殊,讓人注意到曼郁的花藝。文學與花藝,看似毫不相關,卻在曼郁的巧手下織成了色彩奪目的畫布。若談及印象最深且最喜歡的合作,曼郁肯定會毫不遲疑的回答「日行甜點文學」。

  「日形甜點文學」這個企劃最初會找上曼郁正是因為注意到了曼郁的作品與文案間的那種契合,文學中發展而出的花藝作品,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對曼郁而言,這個企劃與合作相當自由,任她發揮所長,揮灑盡心中所想。在日行甜點文學企劃裡,曼郁被提前告知該場發表會所要探討的、分享的文學作品,之後再透過曼郁對於該作品的感觸自行發想,設計出相關的花藝作品。

  第一個作品是融合白先勇《臺北人》短篇小說集中的〈一把青〉、神小風的《少女核》與朱宥勳的《暗影》,第二個是以陳映真的《山路》為發想,第三個主題故事則為郭松棻的《雙月記》。無論是使用了黑色的油畫布,以花伸展而開的角度擬作月光灑落,符合文旨色調灰暗枯槁的《雙月記》,或是打破我們對於花藝中一定要出現花材的刻板印象,以經過乾燥所以深淺不一的青苔為主體的《山路》,又或是將看似毫無關聯的《一把青》、《少女核》與《暗影》結合─如曼郁所形容的,在它們之見看到了「從毀壞與陰翳出發,之後有情節在曖曖的流動。」,都深刻展現了花藝與文學間的羈絆。這個企劃裡,無論是文學、甜點與花藝碰撞出的火花又或是盡情的自由發揮都讓曼郁印象深刻,也成為了她至今仍難以忘懷的經驗之一。

結語——文學不遠

  儘管曼郁現在的職業─花藝師與中文系看似毫不相干,但曼郁從不後悔過去的自己選擇了中文系。讀文學的經歷給了她別樣的滋潤,讓她可以在花藝上有別樣的發揮,雖然有時文案可能不是那樣的好下筆;有時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會留心花作底下的文字故事,但對曼郁而言,就算不是每個人都看,只要有一個人看她就相當開心了!也會一直寫下去。其實曼郁一直都沒有完全的離開文學,她讓花藝與文字結合,交織成了不一樣的樂章,這個樂章也帶領她走向一條特別的路,從最初的部落格,到開創粉絲頁那寥寥無幾的讚數與留言,再到現今有能力替自己開創工作室,曼郁成功的為花藝添上令人驚豔的新奇,也開創了文字與花藝間另類的羈絆。

  (江曼郁,逢甲中國文學系畢業,國中時便立志踏入中文系的世界,愛文學愛花亦愛貓,現任自我品牌 Weekly Florist 插花週記花藝師。)

江曼郁小檔案

※學歷\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現職\Weekly Florist插花週記花藝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